close

8月號的遠見雜誌,用了將近半本的篇幅,談及老年議題。此外,該社更於8月2日在台北舉辦了「全台必修不老學」國際論壇,邀請台日相關領域的專家與會分享,並作為雜誌31週年慶的相關活動。

170803-1.jpg

 

受邀講者之一的大江英樹,為日本經濟專欄作家,在知名券商「野村證券」服務37年後於5年前60歲之際決定退休,並開辦自己的工作室,致力於協助年長者進行財務規劃,同時也以寫書和巡迴演講的方式,和民眾分享自己的觀點。在本次論壇中,大江英樹以「如何避免成為下流老人」為題,與台灣的與會者碰面。

 

大江提到,台灣超過65歲的老年人口,預計在2025年超過總人口的25%,但日本早在2010年就達到該比率,相當於四位國民當中就有一位年長者,而且成長速度仍然相當快。事實上,日本目前已進入人口負成長的階段,根據相關預測,2040年時總人口會降為1億0728萬,其中65歲以上長者3878萬,佔36.1%。這數字相當於200年前江戶時代的日本總人口,相當可觀。

 

因此,即便日本面對人老化議題已相當久了,但相關議題仍將持續發酵。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在2015年著作所提的「下流老人」,就是其中之一。其中「下流」的原意並非貶抑,而是要強調缺乏收入、經濟不穩、照顧體系又不健全的中下階層長者,將是日本急需重視的一群對象。

 

大江分析,大約100年前的1920年,當時男性與女性的平均壽命大約都是61歲,而且丈夫從職場退休後,到死亡平均只有1年的時間,因此根本不需要太積極的退休規劃或長照協助。但是到了2009年,平均壽命已超過80歲(80.8歲),而當時的退休年齡普遍仍是60歲,因此退休後相當有20年的時間,勢必得好好規劃。

 

若想不成為下流老人,大江認為有三點相當重要:
1.為避免不安,現在開始改變
2.擁有正確資訊
3.自己努力打造資產

 

除了要認真瞭解自己的年金有多少錢,並估算自己的退休生活花費外,大江認為如果身體健朗,即便超過了65歲,仍應繼續工作!

 

他指出日本目前70歲的長者,有一半仍保有某種程度的工作(當然這點跟人口老化後,社會勞動力減少也有密切關係)。像他自己雖然65歲了,但去年真正的休息只有4天,共完成了150場的演講,以及4本新書著作,反而比步入60歲之前更忙。大江認為,年老者持續工作,是日本未來必走的項目。另外,在累積資產方面,不能只仰賴工作的公司與政府,也要有自己的財務規劃。

 

170803-2.jpg

 

然而,在此同時國家社會也有幾件該努力達成的事情:
1.強化個人必須努力的意識(讓人們知道不能單純仰賴政府)
2.每人都能參加努力工作就有回報社會環境
3.發展安心安全的網路系統(長期照顧體系)

 

換句話說,在強調個人責任的同時,國家也必須打造宜老的環境,讓人們相信年輕階段無時無刻的努力,都跟避免老後陷入弱勢有直接的關係。消除民眾的無力感,是一項艱難的執政挑戰。台灣與日本的環境與問題也許不盡相同,但大江對個人與政府各提出的三項呼籲,應該是共通的課題。如何一起面對人口老化的台灣,大家都得一同面對。正如該國際論壇開場時遠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的引言,台灣民眾可以選擇不婚、不生,但不能不老!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wheat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